首頁>>勘察設計>>新聞報道>>
打卡歷史建筑 老“倉”聊發少年狂
- 時間:2021-11-25 09:46
- 來源:中國建設報
本報記者 王曉霞
“變身”后的屋頂足球場
誠志堂貨倉舊貌
歷史建筑檔案:
名稱:誠志堂貨倉舊址
地點:廣東省廣州市
簡要介紹:
誠志堂貨倉舊址是廣州市僅存不多的近代民族資本工業建筑代表,具有約百年的歷史。2014年,被確定為廣州市歷史建筑,2018年列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歷史建筑保護利用試點項目,在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指導下完成實施,華麗轉身成為珠江江岸一座別具特色的幼兒園。
對話:
蔡宜君 廣州市城市規劃設計有限公司名城保護所規劃師
記者:您在2018年參與了誠志堂貨倉舊址的保護活化過程,您對哪些工作印象比較深刻?
蔡宜君:我對挖掘歷史的過程比較深刻。我們項目組翻閱歷史資料,了解到貨倉曾經用作藥材廠和貨倉使用,同時通過房地產檔案了解到不同年代的建設情況,確定不同構件的年代,厘清發展過程,這是對歷史建筑價值的重新認知的過程:重點保護哪些、如何保護。例如體現該工業建筑特征的屋架雖然沒有列入核心保護要素,但考慮它的屋架十分特別,是中式的木檁瓦面和西式的鋼筋混凝土桁架結合,最終我們保留了原有構架,增設了格柵、空調等隔熱設備,打造成了孩子們的休憩空間。
記者:在誠志堂貨倉舊址的修繕活化過程中,您遇到的比較大的困難是什么,如何克服的?
蔡宜君:作為“吃螃蟹的人”,我們遇到的困難是當時歷史建筑的活化利用幾乎沒有先行案例。但是在2018年歷史建筑保護利用試點的支持下,無論是功能活化、修繕改造還是消防審批等都是以特事特辦的形式在探討,各部門都提供了很大的支持。比如工業建筑這種空間形式和幼兒園的功能要求有較大的沖突,內部單層6米的層高其實很難發揮最大的使用效能,也不符合幼兒的空間認知感受。為此,我們采用了加層的方式壓縮層高,但這同時帶來的是建筑面積增加的矛盾,最終解決方案是增加的面積不確權、不計容,后期通過拆除加層的方式恢復,明確了加層方案的可行性。這個經驗也寫入了《廣州市促進歷史建筑合理利用實施辦法》。
記者:您如何看待歷史建筑保護修繕和活化利用的關系?
蔡宜君:歷史建筑區別于文物,其更多的是與城市的建成環境、與人的使用有關,人在空間使用中才能感知歷史的沉淀,因此歷史建筑更多強調以用促保,這種利用可以是延續原功能,也可以是以彰顯文化為核心的多功能使用,在利用中注重對歷史建筑的保護。
誠志堂貨倉舊址位于廣州市歷史城區內,廣州市西翼CBD白鵝潭商務區核心范圍,歷史保護與城市開發建設矛盾相對突出。2016年完成保護規劃編制,第三方公司租用計劃活化改造為幼兒園。2018年,完成修繕活化,對外開園。幼兒園每年經營收入過千萬元,繳納稅收過百萬元,國有歷史建筑租期20年可以創造過億元的產業收益,實現歷史文化保護與產業轉型協同推進。
歷史建筑是城市中數量龐大又價值寶貴的存量資源,投入保護成本便可撬動巨大的惠民潛力,讓歷史建筑融入百姓生活,誠志堂貨倉舊址的修繕保護先行先試、取得實效。
活用歷史建筑為城市社區補短板的實踐樣本
一方面是歷史建筑的修繕保護,另一方面是社區配套的幼兒園學位非常緊張……如何發揮歷史建筑法定身份賦予的公共性、社會性,將歷史價值引入社會生活,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樣化的公共服務供給,拓展公共服務配套設施的發展空間,成為擺在保護者面前的難題。
《廣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為多功能活化利用開通了綠色通道,規定在符合結構、消防等專業管理要求和歷史建筑保護規劃要求的前提下,歷史建筑保護責任人可以按照相關規定對歷史建筑進行多種功能使用活化。在這個過程中,性能提升、保證安全是誠志堂貨倉舊址的活化利用融入現代生活的必要條件。
誠志堂貨倉舊址改造為幼兒園,填補了當地社區幼兒教育配套設施的短缺,提供幼兒學位400個,解決就業崗位60個,給周邊社區居民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誠志堂貨倉舊址的修繕改造改善了建筑本體的生存狀態和歷史風貌,帶動珠江后航道630米沿江綠道品質提升,充分發揮區位優勢,揚空間特色之長,補社區公共服務之短,為歷史建筑活化保護提供了新思路。
基于此類探索實踐,《廣州市促進歷史建筑合理利用實施辦法》進一步放寬了鼓勵業態范圍。
打造區別于文物的歷史建筑活化保護的技術樣板
廣州市城市規劃設計有限公司名城保護所所長施雨君認為,文物保護單位強調“完整保護”“先保后用”,而歷史建筑最大特色在于其使用價值以及與人的密切關系,應注重“價值保護”“以用促保”。
基于價值導向的歷史建筑核心價值要素堅持嚴格保護、完整保護,精細化修繕紅磚外墻、通風高窗、圓窗等特色構件。誠志堂貨倉舊址的內部活化,一是強調可逆性,新增的裝配式獨立鋼結構與建筑本體脫離,整體拆除可恢復原狀;二是強調安全性,充分利用既有空間克服消防疏散困難,新老建筑間連廊的不銹鋼滑梯兼顧游樂功能和消防疏散功能,孩子們可從二樓滑下來,以最快速度逃生。該建筑在消防審查驗收方面,先行探索按照廣州市具有歷史文化保護價值的老舊小區既有建筑消防設計指引“一案一議”的方式,通過專家評審論證,作為既有建筑實施消防設計審查、驗收、備案的依據。
近年來,廣州市通過科技、文化等創新載體盤活舊廠房、舊物業,促進新經濟、新業態跨越式發展,為歷史建筑煥發第二次生機打造特色創新路徑。
友情鏈接
-
| 中國建筑
| 中國鐵建
| 第一商用汽車
| 中國建筑新聞
| 數字化企業
| 中國施工企業
| 中國項目招標
| 中國建筑裝飾
| 中工網
| 山西建筑考試
| 陜西市政網
| 中國工程建設
| 建筑施工
| 中國交建
| 中國地板網
| 家居中國
| 中國裝飾網
| 工程機械在線網
| 中國美麗鄉村網
| 城市交通網
| 貫球律師事務所
| 我的建筑
| 中國路橋
| 綜電科技服務
| 國聯資源網
| 綠建之窗
| 魯班大學
| 一覽路橋網
| 中機經
| 中鐵股份
| 星播網
| 新型建材
| 建設發展網
| 中國電建
| 百家號
| BICES 2022
| 冶金工業網
| 中國木業
| 云展聯盟
| 中國基礎建設
| 中國名企排行
| 河姆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