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勘察設計>>設計師>>
讓老舊小區更具生命力
- 時間:2022-06-14 08:39
- 來源:中國建設報
□ 楊若男
設計師:邱技光
溫州設計集團有限公司設計師
結對小區:清風碧波小區
小區位于浙江省溫州市鹿城區南匯街道,有18棟樓、855戶,建筑面積約8.8萬平方米。由于建成時間較早,小區基礎設施陳舊老化、亂搭亂建、墻皮脫落、雜草叢生、私家車占道等問題突出。小區采用“必選+自選”菜單模式進行改造,內容涵蓋建筑修繕、管網系統改造等6個方面的60個項目。改造后,小區大門嶄新氣派,綠化植被生機盎然,運動場地功能齊全……被歲月沖刷得頗顯“老態”的小區重新煥發出旺盛的生命力。
“讓老舊小區更具生命力。”是溫州設計集團有限公司設計師邱技光秉持的改造理念。在他看來,老舊小區改造不僅讓一個個年久失修、逐漸衰老的鋼筋混凝土建筑重獲新生,也讓參與其中的小區居民有了居住新體驗。
傾聽每個居民的心聲
了解小區的歷史、傾聽居民的心聲,是邱技光在改造設計前便進行的工作。
在社區公園的榕樹下,居民代表與設計師、專家學者等圍坐在一起,圍繞老舊小區改造展開熱烈討論。大家針對小區現狀和問題,積極建言獻策,提出了很多意見建議。這場改造前的“頭腦風暴”,激發思想碰撞、凝聚工作合力,讓邱技光受益良多。
居民的改造意見對邱技光來說尤為重要。老舊小區對于居民而言,是一個有溫度的居住空間,他們在這里記錄生活的點點滴滴。“老樓老路老樹承載著居民的幸?;貞?,要在改造中把這些老物件維護好,保留下居民的記憶載體。”他說。
為了做到這一點,設計伊始,邱技光便和設計團隊一同,走進居民家中仔細詢問改造需求,操作無人機了解小區的每個角落,制定出了涉及多個方面的改造清單,并和社區工作者等一同對居民進行了改造愿望的調查。
“居民最關心的是停車問題,其次是建筑外立面翻新問題,還有就是加裝電梯。”居民聚焦的問題讓邱技光格外關注,成了他改造設計的重點。
把居民“急難愁盼”放在前
轉了一圈又一圈,就是難找停車位。這是以前不少小區居民每天都要面對的難題。由于“車多位少”,小區停車不規范,車輛占用人行道及消防通道的現象屢見不鮮。不僅影響居民的正常通行、不利于鄰里和諧,還存在安全隱患。
小區在建成之初,擁有較高的綠化率,樓與樓之間除了道路外,其他地方全部種植了花草。隨著歲月的變遷,一部分綠地因為經常違規停放車輛已經硬化;另一部分因為常年無人管理雜草叢生。
為了解決停車難題,同時保證綠化率,邱技光為小區設計了生態停車位,停車位上鋪設植草磚,并且根據不同的樓前空間設計出不同的改造方案,最大化利用空間。“停車位多了,綠化面積沒有減少,道路還拓寬了,一箭三雕。”邱技光說,從停車位“一位難求”,綠化帶上隨處可見違停的車輛,到合理規劃改造、拓展地下空間,梳理出500多個停車位,停車難問題基本解決,再到推出“共享停車”舉措,將閑置的私有停車位調劑給其他業主臨時使用。老舊小區改造,進一步提高了小區資源利用率,改善了停車秩序。
除了新增停車位,解決居民的“急難愁盼”還體現在邱技光根據不同的房型和樓梯樣式,進行了“私人訂制”,加裝電梯實現“一樓棟一方案”。
考慮到加裝的電梯采用半層入戶設計,走出電梯后還需要走半層臺階才能到家門口。為此,他在樓道里設計了無障礙升降椅,方便腿腳不便的老年人無障礙出行。此外,他還在電梯廳與室外平臺入口處設計了無障礙坡道,在路面和照明設計中,更多考慮老年人與小孩的需求。
為了盡可能滿足居民的不同需求,邱技光常常需要設計多個改造方案,并反復進行修改。在外立面改造中,考慮到造價及改造效果,他設計了粉刷真石漆和普通涂料兩種改造方案。經多次協商,小區最終確定采用大面積區域使用涂料、小部分重點區域使用真石漆的方式,給小區“換新衣”。
在回訪中不斷發現并解決問題
反復聽取居民、施工、監理等各方意見,匯總研討;對施工現場和方案進行規劃調整;做好實施效果把控;對居民進行回訪,匯總存檔使用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從改造設計階段到施工階段,再到完工后的維護階段,邱技光和設計團隊始終參與其中。
老舊小區改造涉及各方,在改造設計或施工過程中,難免會有考慮不周的地方。為此,邱技光常常來到小區,與居民面對面溝通交流。邱技光說:“這樣既能了解大家的真正訴求,真正解民憂,改到居民心坎上,也能夠爭取居民對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加快改造的推進速度。”
“電梯運行很平穩,出行方便多了。”“停車位多了,不僅停車方便了,亂停亂放的現象也沒有了。”“外墻翻新,綠化增加,小區環境變好了。”“路平坦了,活動空間多了,下樓散步比以前更安全了。”小區改造完工前夕,邱技光和設計團隊一同來到小區,詢問居民對改造的意見建議。調研中,居民較高的滿意度讓他十分開心。
施工結束并不意味著改造的結束。“只有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提高建筑的使用效率和壽命,進一步鞏固提升改造的成果。”邱技光說。
后記
譜寫共建共治共享幸福曲
老舊小區改造,必須發動居民、依靠居民。邱技光表示,小區改造只是手段,建立長效機制、引導居民共建共治共享才是最終目標。這也正是清風碧波小區成功實現蝶變的秘訣之一。
以小區安防來說,從安防管理落后,到設立人臉識別門禁、車輛識別、高清夜視監控等智能化設備,建成“信息自動采集、管理智能高效、防范嚴密精準”的智安圍欄,再到小區居民自發組成“平安樂巡志愿者服務隊”,形成“自助式開展巡邏、積分制考核評價、便捷化積分兌換”的群防群治自主管理制度,全面提升小區安防技防水準。各種措施有效提高了居民參與小區改造及管理的熱情,形成了“有事大家管”的局面。
在清風碧波小區改造中,設計師、居民、社區工作人員等多方協同,遵循“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的理念,將共建共治共享作為關鍵詞,譜寫出安居生活的幸福曲。
友情鏈接
-
| 中國建筑
| 中國鐵建
| 第一商用汽車
| 中國建筑新聞
| 數字化企業
| 中國施工企業
| 中國項目招標
| 中國建筑裝飾
| 中工網
| 山西建筑考試
| 陜西市政網
| 中國工程建設
| 建筑施工
| 中國交建
| 中國地板網
| 家居中國
| 中國裝飾網
| 工程機械在線網
| 中國美麗鄉村網
| 城市交通網
| 中國建筑工程網
| 我的建筑
| 中國路橋
| 綜電科技服務
| 國聯資源網
| 綠建之窗
| 魯班大學
| 一覽路橋網
| 中機經
| 中鐵股份
| 星播網
| 新型建材
| 建設發展網
| 中國電建
| 百家號
| BICES 2022
| 冶金工業網
| 中國木業
| 云展聯盟
| 中國基礎建設
| 中國名企排行
| 河姆渡